50 亿收入仍遇冷:明星小卡的转型突围战
日期:2025-07-25 19:26:10 / 人气:7

当卡游公司年收入突破百亿、影视卡借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爆红时,同为卡牌赛道的明星小卡却陷入尴尬境地。这个年收入约 50 亿的市场,一面是韩娱成熟体系支撑的基本盘,一面是内娱零散尝试的挣扎;一面是二级市场溢价从三位数跌至个位数的 “炒不起来”,一面是专业卡牌公司期待 “去投机化” 向收藏品进阶的转型野心。明星小卡正站在十字路口,如何打破增长瓶颈、实现从 “情绪代餐” 到 “收藏刚需” 的跨越,成为行业必须解答的命题。
冰火两重天:韩娱成熟与内娱青涩的市场割裂
明星小卡市场的 “割裂感” 首先体现在韩娱与内娱的发展差距上。韩娱小卡以 60% 以上的占比主导国内 50 亿市场规模,其成功源于一套精密运转的商业体系:自 2010 年诞生起就与专辑深度绑定,3 - 5 张随机小卡的 “拆箱抽卡” 机制刺激重复购买,形成 “专辑销量带动小卡流通,小卡稀缺性反哺消费” 的正向循环。SM、HYBE 等头部公司更通过粉丝大吧拼团批发、腾讯音乐数字专辑兑换实体卡等玩法,将小卡触达至 5.55 亿月活用户,构建起从生产到二级市场的完整生态。
内娱小卡则呈现 “单点突破、全局分散” 的特征。时代峰峻堪称 “模范生”,通过招聘日娱、潮玩等领域爱好者策划周边,精准捕捉粉丝喜好:主打 “贴脸自拍” 卡面、推出 “文轩”“左邓” 等大势 CP 卡,将小卡与夏日运动会、家族演唱会等线下活动深度绑定,通过官方 APP、微店等多渠道销售,形成 “粉丝心甘情愿为爱买单” 的良性循环。但这样的案例只是个例,多数内娱公司仍处于零散尝试阶段 ——Hitcard 押宝鞠婧祎、卡游推出戚薇演唱会纪念卡、腾讯音乐试水 “星光卡”,这些尝试像撒在湖面的石子,未能形成成熟体系。
这种差距的根源在于产业逻辑的不同。韩娱将艺人视为 “可调配素材”,经纪公司主导从专辑到小卡的全链条运营,成熟造星流水线保障内容供给稳定;内娱明星自主权更高,对 “割韭菜” 的舆论高度敏感,多数公司对小卡业务持谨慎态度,导致产品供给零散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。当韩娱小卡借助腾讯音乐等平台持续渗透下沉市场时,内娱小卡还在为 “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粉丝感受” 而纠结。
遇冷真相:从 “情绪代餐” 到 “价值崩塌” 的三重冲击
明星小卡的遇冷并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。首当其冲的是线下活动回归对 “情绪需求” 的削弱。2021 - 2022 年小卡市场的爆发,恰逢疫情期间线下活动停摆,小卡成为粉丝与偶像 “云互动” 的重要载体,承担着 “情绪代餐” 的功能。但 2023 年后演唱会、签售会等线下活动密集回归,有经济能力的粉丝更愿意将钱花在机票、门票上,“追了线下之后,对纸片的需求感大幅下降”。当核心情绪价值被线下体验替代,小卡自然难以维持高溢价。
二级市场的投机泡沫破裂则加剧了遇冷态势。巅峰时期,一张明星小卡溢价可达三位数,甚至出现破万的 “天价卡”,但这种虚高并未持续。资深玩家 “珍奶少糖” 透露:“刚拿到手时 800 元的卡,看完演唱会就跌到 500 元都没人买。” 小卡博主紫成也坦言:“张元英的万元卡挂了很久都没卖掉,价格炒作成分太大。” 当投机者发现 “炒卡不赚钱” 后纷纷离场,二级市场迅速降温,曾经的 “溢价神话” 沦为 “有价无市” 的尴尬。
最致命的打击来自盗版自印卡的泛滥。明星小卡的核心价值依赖艺人肖像权,但授权链路涉及经纪公司、工作室、拍摄方等多方主体,权责模糊导致维权困难。盗版商趁机而入:专辑未发售就预售盗版卡,模仿 “在途卖” 话术欺骗消费者;淘宝商家推出 “100 张不到正版稀有卡十分之一价格” 的定制自印服务,卡面多为粉丝精修的偶像美图,甚至比官方卡更合心意。更关键的是,部分粉丝对 “官卡与自印卡” 的界限模糊 ——“只要能看到明星笑脸,自印卡也能寄托心意”,这种认知进一步冲击了正版小卡的价值体系。当粉丝宁愿花低价买自印卡,也不愿高价收正版卡时,二级市场的收缩成为必然。
转型路径:从 “投机工具” 到 “收藏载体” 的价值重构
面对困境,明星小卡的转型方向已然清晰:摆脱 “投机工具” 标签,向 “收藏品” 进阶。专业卡牌公司正从工艺升级、价值挖掘、生态构建三个维度推动转型,试图让小卡从 “粉丝圈内自嗨” 走向 “大众认可的收藏品”。
工艺升级是提升收藏价值的基础。Hitcard 为鞠婧祎小卡采用 “双面多透明 PET + 光刻定位” 工艺,确保卡牌 “长时间抗氧化、抗弯折、抗 UV”,解决粉丝 “长期收藏褪色变形” 的痛点;卡游为戚薇小卡注入巧思:SR 卡采用水波纹背景,灯光下呈现海水流动效果;MR 卡用细碎冰底纸做透闪处理,卡背设计成拼图,凑齐可解锁演唱会庆生合照,将 “收藏” 转化为 “互动游戏”;爱奇艺影视卡更将镭射、碎钻、滴胶等工艺融入卡牌,通过视觉质感提升产品溢价。这些尝试证明:当小卡的工艺价值超越 “明星肖像” 本身时,就能摆脱对单一情绪价值的依赖。
价值挖掘需要深度绑定明星特质与品牌调性。Hitcard 选择鞠婧祎作为首发艺人,正是看中其 “积极向上的大女主形象” 与公司 “钻研创新” 定位的契合度,让小卡成为明星精神特质的载体;时代峰峻的 CP 卡之所以受欢迎,是因为它精准捕捉了粉丝 “嗑 CP” 的情感需求,将小卡从 “单纯肖像卡” 升级为 “情感寄托物”。这种 “明星形象 + 粉丝需求 + 品牌定位” 的三重契合,能让小卡的价值超越短期热度,形成长期收藏价值。
构建健康生态则需要解决盗版与规范二级市场的问题。一方面,需明确肖像权授权链路,联合经纪公司、平台建立 “正版溯源系统”,通过技术手段打击盗版 —— 如为每张正版卡植入唯一防伪码,粉丝扫码可验证真伪;另一方面,引导二级市场理性发展,借鉴球星卡的 “评级体系”,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小卡的稀有度、品相进行评级,建立透明定价标准,让小卡从 “投机标的” 回归 “收藏品” 本质。腾讯音乐作为韩娱小卡的重要渠道,可利用其平台优势推动 “正版认证 + 合规交易” 体系建设,从流通环节遏制盗版泛滥。
未来展望:从 “圈层狂欢” 到 “产业成熟” 的关键一跃
明星小卡的转型不仅关乎 50 亿市场的生存,更决定着卡牌赛道能否真正走向多元化。当影视卡借爆款内容快速崛起、球星卡靠稀缺性稳步增长时,明星小卡需要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 —— 既不是韩娱模式的简单复制,也不是内娱的保守观望,而是探索符合本土市场的 “粉丝情感 + 收藏价值” 双驱动模式。
对韩娱小卡而言,需警惕 “过度依赖粉丝消费” 的风险,通过工艺升级和文化内涵挖掘,从 “流量收割” 转向 “价值沉淀”;对内娱小卡来说,应借鉴时代峰峻的成功经验,建立 “经纪公司主导、粉丝参与、平台赋能” 的协同机制,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规模效应。更重要的是,全行业需达成共识:明星小卡的长期价值不在于 “炒价溢价”,而在于 “通过工艺、情感、文化的融合,成为可传承的收藏品”。
当小卡不再是 “粉丝圈内的狂欢”,而是能被大众认可其工艺价值、情感价值、文化价值时,这个 50 亿市场才能真正摆脱 “遇冷” 困境。就像星链需要在 “技术雄心” 与 “安全底线” 间找平衡,明星小卡也需要在 “粉丝情感” 与 “商业价值” 间找到支点 —— 这场转型的关键一跃,终将决定它是成为 “过眼云烟的泡沫”,还是 “卡牌产业的重要一极”。<|FCResponseEnd|>
作者:恒耀平台
新闻资讯 News
- 特斯拉困境与马斯克的豪赌:从卖...07-25
- 6名大学生事故:为何“溺亡”二字...07-25
- 29省份半年报出炉:“中部第一省...07-25
- 50 亿收入仍遇冷:明星小卡的转型...07-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