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吹不黑:新《超人》不是瞎拍,但 DC 的救赎仍在路上
日期:2025-07-14 17:48:51 / 人气:36

当华纳再次将 DC 的命运押在《超人》身上时,质疑声从未如此尖锐。有人怒斥滚导把 “美国精神象征” 拍成了《银河护卫队》式的喜剧闹剧,也有人为这种 “去神性、重人性” 的改编拍手叫好。在扎克・施奈德的暗黑史诗与滚导的怪咖喜剧之间,新《超人》的争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 “超英电影该如何破局” 的辩论 ——它真的像某些批评者说的那样 “瞎拍” 吗?还是 DC 在废墟上重建宇宙的必要尝试?
风格转向:从神殿神祇到邻家男孩的冒险
新《超人》最刺眼的争议点,恰恰是它最清醒的选择 —— 放弃扎克・施奈德时代的 “神性叙事”。扎导镜头下的超人永远笼罩在圣光般的滤镜中,《蝙蝠侠大战超人》里他在废墟中张开双臂的画面,俨然将外星移民塑造成了受难的救世主。而滚导彻底打碎了这座神殿:开篇就让超人浑身是伤摔在雪地里,超狗小氪又踢又咬的调皮互动,甚至让克拉克在报社跟同事拌嘴吐槽。这种 “去神圣化” 的处理,让超人从 “美国神殿里的天王” 变回了 “堪萨斯农场长大的大男孩”,反而更贴近漫画原著中 “外星孤儿的地球成长记” 的核心设定。
喜剧元素的注入并非 “瞎拍”,而是超英电影的破局尝试。当观众对 “拯救世界” 的宏大叙事审美疲劳时,滚导用 “嘴炮对话”“萌宠互动” 消解了超英电影的沉重感。克拉克与露易丝在办公室争论政治观点的戏份,让超级英雄有了普通人的思维棱角;正义帮里绿灯侠的插科打诨、鹰女的傲娇吐槽,延续了《银河护卫队》的 “怪咖美学”。这种风格转变当然会引发老粉不适,但比起重复 “超人打怪兽” 的老套路,用喜剧外壳包裹情感内核,至少证明 DC 在尝试走出 “严肃 = 深刻” 的误区。
角色塑造的重心转移暗藏巧思。新《超人》跳过观众熟知的起源故事,转而聚焦 “超人如何学会做个普通人”:他会受伤、会迷茫、会在养父母的墓碑前流泪。这种 “重人轻超” 的叙事,让超人形象更立体 —— 钢铁之躯下的脆弱感,反而比刀枪不入的设定更有情感冲击力。露易丝的角色升级同样值得称道,她不再是等待救援的花瓶,而是能开飞船、查真相的独立记者,这种女性形象的现代化改造,远比 “超狗卖萌” 更有时代意义。
叙事革新:社会寓言与 IP 迭代的平衡术
新《超人》的 “不瞎拍”,体现在它用新瓶酿出了旧酒的新味。电影将超人的外星移民身份与美国当下的移民议题巧妙勾连:克拉克面对 “你不属于这里” 的质疑时,那句 “我在这里长大,这里就是我的家”,既是超级英雄的宣言,也是对移民身份认同的隐喻。卢瑟勾结外国总统侵占他国土地的剧情,更是直白映射现实政治。这种将超英故事与社会议题结合的手法,比扎导纯粹的神话隐喻更贴近当下观众的情感需求。
IP 迭代的节奏感把握得相当稳健。滚导没有像华纳过去那样急于拼凑宇宙,而是先夯实单个角色的地基:用 “超狗互动” 展现超人的温情,用 “报社职场戏” 建立凡人视角,用 “正义帮初登场” 埋下宇宙伏笔。这种 “先立人再组队” 的思路,显然吸取了《正义联盟》的教训 —— 当年华纳强行堆砌英雄,导致每个角色都像工具人。新《超人》虽然也有绿灯侠等角色客串,但戏份克制,重心始终放在克拉克的成长上,这种 “慢慢来” 的耐心,正是 DC 最缺乏的品质。
视觉风格的新旧融合暗藏匠心。抛弃扎导标志性的暗黑滤镜后,新《超人》用高饱和的红蓝配色还原漫画经典,彩虹色的海报设计看似跳脱,实则呼应了 “多元包容” 的主题。动作场面的处理也颇有新意:超人雪地受重伤的开场打破 “无敌神话”,都市追逐戏里加入市井烟火气,这些镜头语言都在强化 “超人活在当下” 的感觉。比起某些超英电影单纯炫技的打斗,新《超人》的动作戏始终服务于角色情感,这才是叙事成熟的表现。
争议背后:风格之争还是本质之辩?
批评者的愤怒并非全无道理。扎导构建的 DC 宇宙虽然失败,但那种史诗感、宗教隐喻和视觉美学确实培养了一批死忠粉。亨利・卡维尔版超人的庄严肃穆深入人心,突然换成话痨邻家男孩的形象,难免让人觉得 “毁经典”。滚导的喜剧风格与超人的历史厚重感之间,确实存在天然的张力 —— 当超狗小氪咬着超人披风拖行时,部分观众感受到的是萌趣,另一部分则觉得 “亵渎偶像”。这种分歧本质上是超英电影的 “代际冲突”:老粉坚守传统,新观众渴望新鲜。
但将这种风格差异斥为 “瞎拍”,显然忽视了 IP 生存的现实。漫威用喜剧拯救超英电影的先例摆在眼前,DC 如果继续抱着 “严肃深沉” 的执念不放,只会在市场上越陷越深。《闪电侠》《海王 2》的接连扑街证明,观众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 “拯救世界” 套路。滚导的改编虽然激进,但至少让超人这个 80 多年的老 IP 重新有了话题性 —— 全球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,说明这种尝试得到了主流市场的认可。比起死守传统等死,这种 “求变” 的勇气更值得肯定。
真正的问题不在风格而在平衡。新《超人》确实存在喜剧桥段与情感戏衔接生硬的问题,部分台词过于网络化,削弱了某些场景的严肃性。正义帮的出场略显突兀,角色动机交代不足,暴露了滚导急于铺宇宙的野心。但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细节,而非 “瞎拍” 的铁证。比起华纳过去的 “瞎指挥”,滚导至少有清晰的创作思路:用喜剧拉近距离,用情感建立共鸣,用议题提升深度。这种方法论本身没有错,只是执行层面还有打磨空间。
未来考验:DC 的救赎仍需跨过三道坎
新《超人》的成功只是开始,DC 想要真正翻身,还需解决三个核心问题。首先是风格统一的难题:滚导的喜剧风、《蝙蝠侠》的暗黑风、未来可能的其他导演风格,如何在同一宇宙中共存?漫威靠 “合家欢” 主线统合不同导演,DC 如果坚持 “导演风格至上”,就必须找到更巧妙的叙事纽带,避免重蹈 “宇宙割裂” 的覆辙。
其次是角色迭代的阵痛。亨利・卡维尔、本・阿弗莱克等老角色的离场必然导致粉丝流失,新超人、新蝙蝠侠能否建立新的情感连接?新《超人》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,但后续角色需要同样扎实的塑造,不能再搞 “拿来就用” 的速成式开发。华纳必须忍住 “急功近利” 的冲动,给新演员足够的时间成长。
最后是宇宙规划的长远性。漫威的教训已经证明,多元宇宙不是万能解药,盲目扩张只会导致叙事混乱。DC 需要明确 “滚导宇宙” 的核心主题 —— 是移民议题?是凡人英雄?还是社会寓言?围绕一个核心价值观构建故事,比单纯堆砌角色更重要。新《超人》里的 “身份认同” 主题就很有潜力,后续作品如果能延续这个脉络,或许能形成不同于漫威的特色。
新《超人》或许不是完美的超英电影,但绝对不是 “瞎拍”。它用喜剧外壳包裹情感内核,用社会议题丰富角色维度,用稳健节奏重建 IP 根基,这些都是 DC 急需的改变。比起纠结 “风格对不对”,更该关注的是 DC 能否坚持这种 “先立人、再叙事、后建宇宙” 的思路。如果华纳能吸取教训,少些干预多些耐心,滚导的新宇宙未必不能复制漫威的辉煌。毕竟,超级英雄电影的本质从来不是风格之争,而是能否让观众相信: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英雄,其实和我们一样,在努力成为更好的人。新《超人》做到了这一点,这就足够让它站在及格线之上。
作者:恒耀平台
新闻资讯 News
- 离婚4年后,陈思诚卡点为佟丽娅庆...08-09
- SM娱乐30周年:东京宣传活动引...08-09
- 55 岁韩国知名男星车内去世,疑因...08-09
- 赵露思资产深挖:若真打官司,她...08-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