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广最爱的大厨村,99% 的外地人没听过

日期:2025-07-01 15:26:45 / 人气:5


在美食文化璀璨的广东,有一个被老广们视为美食圣地,却鲜为外地人所知的地方 —— 黄连村。它坐落于顺德勒流,凭借深厚的饮食底蕴与层出不穷的大厨,散发着独特魅力。
“食在广州,厨出凤城,味在勒流,根在黄连”,这句在岭南地区流传的俗语,精准地道出了黄连村在粤菜版图中的关键地位。黄连村面积仅 3.65 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不足 1 万,却孕育出近 500 名老、中、青厨师,其中众多人荣获 “中国烹饪大师”“中国烹饪名师”“顺德名厨” 等称号。
黄连村的历史,为其美食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此地原是海滩,后经冲积成陆地,因多姓黄,得名黄连。这里地势平坦、水网密布,商贸曾经极为繁盛,清咸丰《顺德县志》记载黄连 “族多衣冠,为商贾舟楫之凑”,有 “小广州” 的美誉。明代后,黄连形成规整圩市,临水的 “吊脚楼” 商铺林立,茶居食肆众多,民间饮食之风盛行。
早期黄连大厨多为乡厨。那时,家中婚丧嫁娶、村社宴会规模宏大,动辄几十上百席,都需乡厨操办。在顺德这片 “识食” 之地,乡厨们在祠堂前、榕树下反复锤炼厨艺,对后厨门道了如指掌,为日后走出乡镇积累了实力。
“味在勒流,根在黄连” 的声名远扬,离不开闯荡四方的游子。在广州十三行,顺德籍行商常带乡亲做厨师;黄连关地人关恒昌先生,热心帮助前来省城谋生的乡亲,介绍他们到酒楼工作。上世纪 80 年代,不少黄连人投身餐饮,站稳脚跟后又提携同乡,使黄连厨师队伍不断壮大。
黄连厨师极为重视家传。黄连烧鹅由 “烧鹅英” 创立,经其子 “烧鹅棉”“烧鹅强” 发扬;天元饼家传承四代,从何折桐创立 “合元饼铺”,到陈启智接棒经营食品公司;甄添记冰花酸梅酱由何泰源开创,孙辈创新吃法,制作技艺还被列入顺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正是这样一代代专注于食材,黄连美食文化才得以传承与发展,从水乡走向更广阔天地。
如今的黄连古村,古迹众多却商业气息淡薄。这里有 “一河七渡九牌坊” 的胜景,沿岸渡口排列,牌坊铭刻忠孝人士风采。仓沮圣庙保留着古朴风貌,是纪念仓颉、沮诵作字之功的庙宇,每年举行 “开笔礼”,承载着人们对儿女学业的美好期许。南大将军庙旁,巨型盘香烟雾缭绕,令人心静。
黄连村虽小,却体验丰富。既有水乡的宁静,又有画家村、美术馆和咖啡厅的文艺气息。龙舟季时,河涌两岸热闹非凡,划龙舟、赛龙虱等活动精彩纷呈。当然,最吸引人的还是这里的美食。
村中的酒楼饭馆,不少看似大排档,却能品尝到地道顺德家常菜,部分餐馆还开设在古建筑内。何氏古屋镬耳墙颇具特色,在此用餐,既能欣赏岭南园林景致,又能品尝无骨鲫鱼、花椒蒸牛、脆皮糯米鸡、将军鹅等特色菜肴。
饭后甜点更是丰富多样。广州街头的钵仔糕多似果冻,而黄连村珠记的钵仔糕软糯厚实,加入榄仁、椰蓉后,口感香甜黏糯。店里的传统广式绿豆沙,加入臭草和陈皮,香滑厚重,解腻消暑。连溪美点水晶饼也是必买手信,晶莹剔透,饼皮油香与馅料甜味融合,令人回味无穷。即便对古迹兴趣不高,沿着河岸品尝美食,也能开启一场美妙的一日美食之旅。
黄连、勒流乃至顺德地区的美食金字塔结构中,顶尖是名厨,塔身是乡厨,最坚实的塔基则是每一个热爱烹饪的普通人。他们虽无大师的顶尖技艺,却同样坚持不时不食、就地取材、粗料细做,对食材、烹饪方式要求严苛,力求还原食材本味,追求五味调和的极致境界。2020 年 12 月,黄连社区荣获 “广东粤菜师傅名村” 称号,“厨出凤城,味在勒流,根在黄连” 成为广东民间共识。
过去,黄连人走出顺德,将顺德饮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。如今,当人们尝遍世间美食,或许会发现,只有回到黄连这个岭南水乡,才能真正品味到那最本真、最 “饮和食德,顺其自然” 的顺德风味。

作者:恒耀平台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恒耀娱乐 版权所有